中国疾控中心发布
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
(2025年第44周)显示
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,北方部分省份也呈上升态势,据流感样病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,甲型H3N2毒株成为绝对主流,在甲型(A型)流感中的占比超98%。
11月12日,重庆市疾控中心联合市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了“流感风险等级”,数据显示,2025年第46周(11月10日-16日),全市流感风险等级为中等,这意味着发病水平升高,进入流感活跃期。
甲型H3N2毒株是流感病毒的已知亚型,并非新出现的毒株或新亚型。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甲型流感(如H1N1)相似,但传染性更强、传播速度更快。
依据监测数据,流感病毒感染中,5-14岁病例较其他年龄组更多,学校聚集性疫情报告显著增多。
流感和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,但它们有明显的区别。
✔ 流感的症状更严重:流感的症状包括高热、全身酸痛、乏力、头痛、肌肉痛等。相比之下,普通感冒的症状较轻,主要包括喉咙痛、咳嗽、流鼻涕和轻微的身体不适。
✔ 流感的传染性更强: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,尤其是密闭空间中。
✔ 流感的并发症更多:流感可能导致肺炎、心肌炎、脑炎等严重并发症,普通感冒很少导致并发症。
高风险人群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或综合医院遵医嘱接种流感疫苗。接种2~4周后,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。
➤勤洗手:使用肥皂/洗手液和流动水。
➤常通风: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➤避免接触: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;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。
➤增强免疫力: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、充足休息。
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: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(尤其是高热、全身酸痛),应及早就医。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,抗生素对病毒无效。
尽早抗病毒治疗: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最佳,能显著缩短病程、减轻症状、降低重症风险。
抗病毒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不应自行购买服用。
鼻炎患者鼻腔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,鼻腔防御功能减弱,加上鼻炎(尤其是过敏性鼻炎)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处于“过敏反应”状态,这对流感病毒的防御能力下降,感染流感病毒风险增加。
所以,鼻炎患者在流感季更应加强防护,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用生理盐水洗鼻,同时积极治疗鼻炎,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。若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